正文 快穿之面首三千--叔嫂cp 第四十章 雪满长安道(叔嫂cp完结;he,高甜)

正文 快穿之面首三千--叔嫂cp 第四十章 雪满长安道(叔嫂cp完结;he,高甜)

永兴五年初,雪满长安。

已经行动如常的赵恪,接到了由内阁首辅明逸亲自送到王府的圣旨。

“自古人伦之重,孝道为先,故武烈帝之庄妃,辅政王赵恪之母也,皇考之嫔御。壸范流芳,辅佐先朝,厥功斯茂,俾陈典册,式荐徽称。朕承母后皇太后之命,追其尊号曰,故武烈康庄懿皇太后。配享皇考之宗庙,与武烈康成孝懿元皇后同附帝陵。“

这一道圣旨,是赵恪自幼年起的夙愿,如今握在了手中,待明逸念完,他仍跪在地上,未曾起身。

“辅政王,起身吧。“明逸对昔年旧事,知之甚深,见此情此景,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上前搀扶赵恪,”太后特意嘱咐了,您旧伤刚愈,切莫激动。“

“这是...她的意思?“赵恪抬起头问明逸,才发觉自己,竟以泪流满面。

“太后对内阁说,辅政王此番推行新政,遭此大难,于国于家,皆是重创。殿下保得性命,是天下黎民之幸事。“

“如今新政推行,初见成效,是辅政王之功,当公议其功,加以褒赏,也是对您去年河南遇刺的偿还。“

“群臣自然无不应和。“顺着明逸的手劲,赵恪站起身来,听他道,”只是如何赏却煞费脑筋,最后还是太后说,辅政王无妻子儿女,不爱金银,不置田宅,而爵位乃宗亲之首,亦是赏无可赏。只是,辅政王平生有一心结,在武烈帝庄妃。“

“她便力排众议,说服内阁,下了这道遵旨。只是,庄太后乃是追封,谥号少武烈圣母皇太后两字。“

“明相...没有劝她不要这么做么?“

“殿下这话问的。“明逸笑了一声,同赵恪进了室内,”为太后之父,为明氏族长,臣起码是不赞成这道圣旨的。只是太后说,这不是解辅政王的心结,是她自己在同这命运相争。“

“臣虽然不解,但殿下您,却应该明白。“

“殿下...臣为了这个女儿,也索性就抹开脸面再说一句吧。臣当年是真心实意地想把女儿嫁给您,永兴初年的时候,也是真心实意地想叫她杀了您。只是,如今...这半年,太后也不好过,诸多压力在她一人之身,可她却是铁了心一般推行新政,可到底是让她做成了。“

“您...又再多的心结,也该去看看她了。这,算是臣作为一个父亲,拜托您了。“

“明相...“赵恪叹了口气,”我...“

“好了殿下,臣,还有事,这便走了。“

追尊太后,并非小事,更何况追尊的这一位,算得上是皇帝和当今太后的长辈。圣旨下过,便要在太庙举行祭祀,将这位庄太后的牌位迎入太庙,与武烈帝同享万世香火,而她的棺椁,也要隆重地重新下葬进入武烈帝的皇陵。

只是,因武烈帝的地宫已经封闭,并不好再度开启,赵恪也不愿为难宗室和朝廷,便上了道奏折,请将庄太后单独葬于武烈帝陵寝一侧,修葺之费用将由他一力承担。

因重新下葬并非一时之间便能完成的小事,索性礼部便也格外隆重地操办了迎立牌位的事宜。小皇帝为表对辅政王的看重,更是要亲持孙辈之礼,亲自参与。

于是,皇室自宋昭阳以下的宗亲,便都提前了三日,住进太庙,焚香斋戒,颇为隆重。

“娘娘。“追封礼的前一夜,宋昭阳将将抄完一卷佛经,许柔便入了内,”辅政王身边的德全来传话,说是,殿下想见您一面。“

宋昭阳自然知道,任务到现在还未完成,关键便是赵恪。所以,没有多想一刻,便点了点头。

连传话的德全都好像未曾想到,竟然这般顺利就请到了太后,毕竟,自家主子同这位娘娘,已然是形同陌路,足有大半年了。

这万般思绪都压在心中,德全只恭恭敬敬地给宋昭阳行了个礼,道,“殿下在宗乘之庙,请娘娘移步。”

宗乘之庙,便相当于是皇室的宗祠,是太庙三大殿中最后的一道,历来只有皇室直系子孙和嫡皇后可以入内。

宗乘之庙里,此刻点起千盏莲灯,在赵氏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之前,是赵恪跪于地上的,清隽背影,他一身赭红色长袍,只瞧背影,竟是瘦了许多。

宋昭阳见此情此景,心中不由得惊诧,到底是权势通天的辅政王,竟能在太庙里瞒着自己与礼部,作出如此布置。

“阿瑶。“赵恪察觉到她的脚步声,缓缓道,”我少时长于佛寺,历遍佛经典籍。可你知道,我其实不信满天神佛。那些佛经,看过读过,皆不入心。“

“十五岁下山后,我便遇到你。从此,四十二章经中那一句,倒是参的最透。“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宋昭阳知道的佛经并不算多,但赵恪所说的这一句,她却听的许多,“纵情贪欲,犹如烈火,总会反噬自身。殿下,参透了么?”

“参不透。“赵恪低低一笑,站起身来,回头看她。这张脸孔,这两百个日夜里,朝思暮想,而今,就在眼前。

“我只知道,向前看。“

“你还记得么,那年,你放火烧死了楚昊。那夜里,我对你说,这世间相爱的男女,若是一起点过一盏灯,生生世世就都会遇到彼此。“

“明瑶,若是向前看,我只愿,与你生生世世。“

“宁可相决绝,不愿负累卿,言犹在耳。“宋昭阳展颜一笑,却是笑不及眼底,“辅政王这些时日养病,莫不是,独善曾念来生缘?“

“若是因为,我追封了庄太后,叫你觉着,我没有负累你,便来以自己感谢我...大可不必。“宋昭阳面上云淡风轻,端的,是自己的尊严,“有所得,自然也要有所失,这是你教给我的。昔年我承诺了你,便就是要践诺。“

“明瑶,二十几年了,我们都...从来没能好好的相爱一场,我们仿佛总是在分别,总是在历经苦难波折。如今,我再别无所求,余生,只想操心你一个。“

“我或许从来都不明白,该如何与你相爱,但我是这样的爱你,从未变过。“

说着,赵恪从自己的怀中,摸出一个已经有些泛黄的小册子。宋昭阳睁大了眼睛去看,却不知这是何物。

赵恪上前几步,拉住了她的手,将那小册子,放在她的掌心。

“婚书“,宋昭阳惊诧地抬起了头,”这是...?“

“先帝四年,明相与德王叔,代表你我两家长辈,交换了你我的生辰贴。这一纸婚书,也是由两位长辈所写。“

“只可惜,今生这纸婚书,并未曾有机会,光明正大于人前。“

“你我都不算年轻了。“赵恪温柔地擦掉宋昭阳流下的泪水,却不知自己也如她一般,泪流满面,”又能再有几个二十年呢?“

“赵恪...“宋昭阳虽非那个与他交换生辰贴的明瑶,但这几年来的情爱,却是真实无疑,”赵恪...这就是我们的命吧...我们或能左右,许多人的命,但自己的命...却也如此多舛。“

“阿瑶,我从来不信来世,只争今生。“赵恪将她抱紧怀中,心有千千结,在这一刻,也皆化作泪流,”可若是来生有你,我愿意向前去看。“

“我这些时日,想清楚了一件事。我赵恪向来不服天命,这些年来,你我的情缘,哪一刻不是向天地争来的...我又如何就能这样就松开手呢。“

“我愿,为你,逆风执炬。“

赵恪握住怀中人的手,拉着她,一起在这千盏莲灯之间,跪在那一眼看不完的历代先祖牌位之前,二人面前,摆放着的,正是那一纸,已然泛黄的婚书。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赵恪叩首。“赵恪深深看了宋昭阳一眼,便跪伏在地,”恪一生命途多舛,能得明瑶钟爱,是此生之大幸也,唯愿余生相偕,来生再成夫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赵恪...早晚有一日,你我或许都要在这宗乘之庙。只是,史书永远只会记载,你是辅政王,而我是太后,待后世人翻阅之时,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是如何的彼此相爱。“宋昭阳也缓缓伏拜在地,”只是,那又如何?“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赵恪的手,缓缓而又坚定地握住了宋昭阳的。这一夜的宗乘之庙,没有十里红妆天下为聘的隆重,只有一对男女,二十余年,对加诸于身的命运的竭力反抗。

历史不会记下他们是如何渡过这一生,但这江山会永远记得。

双手交握着,走出宗乘之庙时,长安城又下起了雪。

脑海中响起久违的提示音,宋昭阳知道,这一生的故事,到这里也要结束了。

她轻轻踮起脚尖,在赵恪的鼻尖,落下一吻。

“浮生只合樽前老,雪满长安道。“

那不可逾越的宫墙,不可攀折的花朵,终是握于他的手中。

永兴八年,母后皇太后聘户部尚书苏钰次女为帝后,同年,辅政王归政于帝。母后皇太后允准,复其旧称齐王。次年,母后皇太后撤垂帘。帝尊齐王恪为“皇父齐王叔”,加食邑五千。齐王固辞不受,同年离京就藩。齐王享寿七十有七,少时曾入空门,一生无妻子。中年后,笃信佛法,为天下寺庙,广塑金身,去后百年,仍得香火供养。

永兴十年,母后皇太后崩于慈宁宫,享年三十有九。帝甚悲,为母后皇太后另起陵寝,以帝礼独葬。帝曾对百官言,“朕幼年失祜,幸得母后垂帘,施新政,创科举,开天下寒门晋身之路,此万古流芳之行,为帝君者或有不及,今以帝礼葬之,是九州同悲,山川同哀。“

叔嫂cp正文完。

————————————————

————————————————

————————————————

「你们以为就这样be了么!」

————————————————

————————————————

————————————————

「当然没有!」

————————————————

————————————————

————————————————

永兴十一年,永兴帝赵括长子出生。

同年,有宗亲于酒后曾言,齐王于闽地,携一女同游,观之品貌,竟似母后皇太后。三月后,其于宫中不慎失足,落于太液池中,溺死而亡。

此后,天下间,再无人议论,齐王私宅之事。

——————

正式完结。

后面或许随缘会补一个两个人之后终于在一起的番外。总之这一对历尽磨难,还是走到了一起。

这一对,最开始只是想写一个爱情至上的病娇赵恪,最后在铺开故事之后,还是给两个人都加了很重的「家国情怀」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在码大结局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掉眼泪了哈哈哈哈。

「不过认真检讨,这一对,因为我的拖延症,真的是写了大半年,才写完...

「最后也祝大家,万事都能,向前看。

————————

预告:

下一cp,民国1v2【主兄妹】,留洋归国的腹黑妹妹x手握大权的军阀哥哥/正邪难辨的财阀之子。

主热血向,振兴中华(?)。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