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有相對色的灰 — 25。理性與感性

正文 沒有相對色的灰 — 25。理性與感性

25。理性与感性

思考。

这是人类的定义吗?

「我思,我故在」[出自勒内·笛卡尔]

那麽,过度思考算是什麽?

人类的思考总会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游走,不论是多麽理性的人也好,总会有一丝对於感性的向往。

只是一瞬间的感觉足以把隔绝理性的堡垒破坏。

教育制度之下,所有人也会根据社会的定义而进行有预测性的行为。

譬如走路时你会留意别人眼睛望向的方向而决定走的路线,你没有留意是因为这已经如呼吸一样,成为了常规动作。

但是只要那一瞬间的错误,就能把一切的理性行为变成无法预测的行为。

这亦是为什麽我对人仍然保持有一定的恐惧,因为你无法预测那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会有多大。

***

每个人的行为都必定有其进行的原因。

「被讨厌的勇气」之中提及的阿德勒就提倡了社会动机与意识思考的强调更甚於性冲动本能与潜意识的历程,简单来说就是你贫穷只不过是你自己无法成功的藉口,只不过是自我合理化自己失败的原因。

星座亦是一项挺有趣的话题。

初次接触时没有思考过,感觉这一切是否都是星座所决定呢?

巴纳姆效应正正解释了星座、占卜等等的影响力。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使我对人了解更多,可惜,研究所得出的结果造成了更多的问号与矛盾。

这一切又是为了什麽而活?

金钱、权力、女人?

反正我也不知道。

我再次翻开《人间失格》。

致郁系小说向来是我喜欢的类型。

小说中的叶藏从小就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自己没有一般人的感受,为了追求社会化,为了像个正常人,为了追求好的评价,他异常地在意别人的眼光,他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情感,战战兢兢地自虐似的以丑角的角色讨好对方。虽然他想融入这个社会中,被揭穿的恐惧却随着欺骗的次数增加,成为一个无法令别人负担的重压。他所看到的社会是多麽虚伪、诡异的一个虚假世界,无法融入的绝望,在矛盾、迷惑、自我厌恶之际,让他不断逃避、沉沦。在丧失自我的绝境後,他只剩下一副空壳,连自己也看不去,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参考:痞客邦neverland0125]

残余的理性把我从小说中抽离,

回到现实之中。

这本书不禁会令人感受到自己过往所逃避过的事情,自己曾经所戴上名为欺骗的面具。

面对着自己的黑暗面,这一切也变得灰暗。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