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魚缸裡的世界 — 誤解(三十八):聯考了

正文 魚缸裡的世界 — 誤解(三十八):聯考了

在我高中的时候,那时的教育部长从吴京一直换到曾志朗,教育一直改革,部长也一直换。而曾志朗就是那个在一次的东亚运动会的跆拳道比赛上,冲进场内抗议南韩裁判判决不公的爱国人士,他也是第一个因为双重国籍而被监察院弹劾的教育部长。以前的大学没那麽多,录取率很低,大概不到30%,所以当一个大学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随便大学学历就可以找到工作,糊一口好饭吃。

这几任教育部长开始实行很多新点子,私立大学的设立越来越多,许多技术学院也升格变成大学,大学生也越来越普及,我们这届的升学率已经超过六成。那时有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像是零分就能上大学,所以只要有填志愿就铁定有大学读。所以大学文凭变得一点也不值钱,反而要当博士生或硕士生才有面子。

那时候逐渐开始推行多元入学、考招分离。多了推荐甄试这个东西,升学的条件除了考试的成绩还有老师的推荐函之外,还增加了其他评比项目,像是了「面试」和「校内与校外活动」,推荐甄试和联考一起并行。老师跟我们说,除非你功课很好,上国立大学的机会很大,或是你的功课很差,想要拼国立大学试看看,这两种情况参加推荐甄试会比较好。我本来想参加推荐甄试,因为推荐甄试比联考早一个月,如果推荐甄试录取了,这样就可以比别人多放一个月的暑假了。但是老师和家人都连忙劝退我,像我这样其貌不扬,讲话很会吃螺丝的家伙,参加推荐甄试根本就是去给别人当垫背,还是乖乖去考联考比较保险。

在後来的日子里,听学弟妹说联考废掉了,考生有一堆管道可以升大学,不过评比的项目也变更多了,每个人除了要有干部的头衔,还要有各种校外活动的证明,最好是像「奥林匹亚竞赛」这样的项目。我想这简直是有钱人才能搞出来的花样,没钱怎麽学才艺?没钱怎麽参加一些比赛?考试成绩的分布变成「M」形曲线,资源越多的人分数就越高,资源越少的分数就越低,这样似乎违反了常态分布的原则了。公平吗?

毕业典礼完後,基本上高三所有的课程都结束了,不过学校依然开放教室让我们自习。此外,各科老师也会来,在我们读书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发问。我们那届刚好废掉考三民主义这个科目,但是学校还是有三民主义这堂课。通常老师在台上讲得很开心,我们都在底下读其他科目。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六科,也就是所谓的第三类组,读最多科的一组。毕业後留在班上一起自习的同学大概十个左右,我们一起讨论作业,彼此打气。下午天气闷热的时候,一起叫挫冰来吃。傍晚放学的时候一起打篮球,所谓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强身。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