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州录 — 第33节

正文 中州录 — 第33节

福慧进来的时候,他两鬓簪着红艳艳的茱萸,手里捏着块重阳糕,大笑着躲闪小女儿揪他胡子的小手,宠溺地道:“小纨纨,爹爹输啦,糕儿是你的啦。”纨纨接过重阳糕,黑葡萄般的大眼睛扑闪着,塞到他嘴边,奶声奶气地撒娇:“爹爹吃!爹爹吃!”她立在一旁看父女俩亲热个没完,唇角含笑,心满意足。

看到福慧,他的神情有一瞬间的狼狈,转瞬又恢复如常,不动声色地摘下小女儿横七竖八插在他头上的茱萸,淡淡道:“何事?”

福慧的沉稳一如其主:“沂国长公主听闻都尉抱恙,十分关切,送来许多滋补药材,长主命奴婢交给戴娘子。”他的目光一颤:“琼章她……还送来什么没有?”福慧双目低垂,仿佛无限悲悯:“送了些菊花,长主说开得喜庆,摆到公子们书房里去了。”

夜里,他醉得厉害,她拿湿帕子给他擦脸,指尖爱怜地抚过他英挺的眉眼,那是她平日里只能仰视的容颜。他含混地咕哝了一句,抓住她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神色无限依恋,侧身蜷卧着,像个脆弱的孩子。

她蹲下来,下巴抵在床边,痴痴地凝视他,心底的柔情如丝缠绕,今生与他肌肤相亲,血脉相连,还有这一刻静谧相守,她已再无所求。

突然,他又模糊低喃了一句,两道浓眉痛苦地皱起,一滴泪从他眼角落下来,滑过鼻梁,没入鬓发,迅速消失不见。她愕然,缓缓伸手确认那湿润的轨迹,又听他低唤了一声,这次她听得清楚,是两个字——昭齐,抑或是朝琦?像是女子的名字。

她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长公主事无巨细地交待了他所有喜恶,却从未提起过他曾有过心爱的女子。她自然也不敢问,更不敢去问他,只能隐去名字悄悄问府里的老婆子。

“没有!”那婆子斩钉截铁,“我家公子从小读书练武,胸怀大志,父母管教又严,从不沾花惹草。后来成了家,就一心一意地对长主,外州做了几年刺史,一个相好都没有,成天就知道给长主写信。有些烂舌根的笑话他夫纲不振,他理都不理;长主贤德,早劝他置几房妾室,他一直不肯,哪来什么外面的女人?!”

-

次年新春,长公主亲自携纨纨去宫中赴宴。

“三岁的孩子,该见些世面、学些排场了,再者,从小多交结些内外命妇,于她将来的婚事也有益。”她感动得无以复加,本以为长公主的视如己出只在关怀备至、细心娇养之上,谁知还蕴藏着这般天高地厚、计议深远的父母之心。

回来后,纨纨兴奋地诉说禁中情景。“好大一片梅花林子,旁边有亭子,池子,还有好多人,母亲说,那些都是她的亲人,也就是我的亲人,还缺了个宁姐姐今天没来……母亲带我到处认人、叫人,有个穿黄袍子的叫陛下,好像不大高兴,说:‘昭齐,你这是何苦?’……”

仿佛晴空里响起炸雷,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攥着女儿小小的肩头,不敢置信地问:“谁?!”纨纨被吓了一跳,睁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她,她定了定神,竭力放柔了声音哄道:“好纨纨,告诉阿娘,‘昭齐’是谁?”

“母亲。”纨纨天真地笑,露出两排小小的白白的牙齿,“是母亲的闺名。”

她的心像是突然塌了,耳边嗡嗡直响,冷月下的寒寂、除夕夜的萧索、红烛边的枯坐、锦帐里的怔忡,还有背人处的郁郁沉默和长吁短叹,几年来所有蛛丝马迹拼成一副完整的相思图,却原来,他醉梦里苦苦牵念着的蓬山之远,竟在咫尺之隔。

-

冷静下来之后,她唯觉怅惘、好奇和惋惜。

并非不想独占他的宠爱,只是长公主待她实在太好,好到她都不忍心看着主母独守空帏。更何况,他又是那样痛苦,那一滴泪,那一声声醉语低唤,叫她想起来就坐立不安。

晨省回来,她貌似不经意地提起:“长主的咳疾反反复复,今日又犯了。”他垂眼不语,仿佛没有听见,只是不自觉地握紧了袖管下的拳头。纨纨牵着他的袍裾:“爹爹抱我去看看母亲好不好?”他怔忡片刻,渐渐松开了手,骨节分明的大掌缓缓抚过小女儿细软的额发,语调平静而幽凉:“咱们若去了,你母亲还要费神费心思,于她病体无益。”

她怯生生地低求:“将军明日要带纨纨去金明池射柳,我最怕刀啊箭啊的,长主和纨纨去好不好?”长公主温柔地拍拍她的手:“别怕,射柳是不杀生的。”纨纨委屈地噘起小嘴:“为什么爹爹一回家,母亲就不陪我玩了?”长公主的端庄毫无罅隙,微笑着蹲身抱起纨纨:“你爹爹常年征战,少有清闲,他最喜欢你阿娘和你,所以他在家的时候,你们就多陪陪他,让他高高兴兴的,好不好?”

“大哥哥!二哥哥!”纨纨银铃般的嗓子亲热地唤,她紧张地低头敛衽,不敢直视九华和弘毅,毕竟,在所有人眼中,她是那个狐媚邀宠、拆散他们父母的罪魁祸首。“三弟年少鲁莽,多有失礼,母亲已严辞训斥,我兄弟二人特来代弟赔罪,望戴娘子海涵。”大公子干练通达,气度沉稳,完美融合了父亲的威武和母亲的雍容。

弘毅牵着纨纨的小手,走到她面前:“娘子一直敬重母亲,谨守礼数,今日之事,确是冤屈了。”二公子最像长公主,总是温和仁厚,宽以待人。

“三哥哥,这是给我的?”纨纨看着栩栩如生的小木马,小脸闪闪发亮。“谁叫你一骑真马就哭鼻子,爹爹抱着还怕!”景行看似嫌弃的目光里杂着藏不住的疼爱,转顾于她,又变得愤慨不平:“小妹是小妹,你是你!我不怕你告诉爹爹!你……你欺人太甚!”十几岁的少年,豪迈刚烈的性情酷肖父亲,想到母亲所受的冷落和屈辱,胸口急促起伏着,倔犟地扭过头,不让“仇人”看见自己发红的眼眶。

她百口莫辩,只能暗自盼望,等公子们娶妻生子之后,一对祖父母可以看在孙儿面上,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

可是,这一天永远不会来了。

那一日,他出门上朝,再也没有回来。谯楼更起,月上墙西,她等到天明,等来的却是他因谋反而入狱待死的消息。

她眼前一黑,晕厥过去。

院外传来甲胄碰击声、粗暴的呵斥声和杂乱的脚步声,婆子哭求:“官爷,里边是年轻女眷,你们不能进去……”她本能地想护住女儿,却惊觉纨纨已不在房中。

“纨纨!”她撕心裂肺地喊,门被大力踹开,一队铁甲兵卒举着明晃晃的钢刀直冲进来,为首的那人戾声怒喝:“仆散逆贼的罪证就在这里,给我搜!”掀桌砸椅犹嫌不足,又狞厉地指着她,像是怀着刻骨的仇恨:“扒了衣服,搜她身上!”

“完颜守纯,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姑母么?!”长公主撞进来一把推开士卒,将衣衫破碎的她护在身后,转视那为首的官员,气得全身发抖,满面泪痕。那官员气焰顿熄,讪讪低头,讨好唤道:“姑母,您别生气……”长公主颤巍巍地声泪俱下:“二大王要搜,就从我身上搜起,回去告诉你爹,你差事办得极好!”那官员慌得手足无措,连声赔礼:“姑母息怒,盘都错了,盘都不敢了……”恭恭敬敬地垂手退到门外,低声吩咐下僚:“都撤出去,不许惊扰女眷,去书房搜……对了,不许破坏东西,若砸坏一只碟子,我唯你是问!”

她焦急地奔到院中,看见女儿合身扑在小木马底座上,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面如雪色,像筛糠般发抖,手里死死抓着木马腿,看见她就小嘴一扁,放声大哭:“阿娘,我要爹爹!我要爹爹!……”

-

“长主平日里装作无事,其实恨毒了都尉。”

“是啊,一出手就置丈夫于死地,也忒狠辣了。”

“长主是明德皇后的亲孙女,孝懿皇后唯一的女儿,如此尊贵的身份,忍气吞声这几年也够了。”

“那还不如悄悄下毒呢!现在倒好,两位公子也折进去了,难道不是她亲骨肉?”

“说的也是。弄死都尉,再把那狐狸精往窑子里一扔,什么气都出了,何必告谋反呢?”

她捂着嘴,抖索着偷听下人们的议论,整个人像被抽去了骨架般软瘫在地。

“阿娘!”纨纨哭着摇她,“府里的人都说是母亲陷害爹爹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她的心像是空了,魂魄飘荡,所有的知觉都已麻木,精神恍惚地搂住小女儿,良久,才怔怔道:“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她不该一见倾心,不该辗转追随,不该登上丰乐楼,不该进入国公府,更不该叫那个不祥的名字。

湘筠。

风凄凄兮山之阴,云溟溟兮湘之浦,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她的父母不通文墨,一心想给爱女起个清雅的闺名,却不知这个烟波寒翠的名字里铭刻着夫婿横死,血泪成斑的典故。尽管她已在进府的第一夜被他改了名,仍没有逃脱“九江沉白日,恨深湘水流”的噩运。

-

“纨纨乖。”她梳洗停当,换上家常的兰花纹对襟褙子,简净淡雅、柔和端庄,是他素日所喜的服色,“今后,要孝敬母亲,不得任性。”又对傅姆柔声交待:“长主若是来了,告诉她,将军这一生,心里从未有过第二人。”

她打开房门,款款走到院中,恬静的目光缓缓抚过石榴树、紫藤架、小秋千、小木马,触目榴花似火,灼灼如青春里最美好的年华。

幽暗的井底似有光芒忽现,照亮她温婉的笑容。那是莱州城头的残阳如血,映出他神威凛凛的轮廓,折射着万道霞光。

委琼佩兮重渊,税鸾车兮深山。

望苍梧兮不极,与流水而潺湲。

----完----

第79章 番外(二)忆王孙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午酣梦回那一刻,她神思恍惚,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

朦胧睁开眼,冰簟纱帐、玉炉篆香,小轩窗下一只龙泉青瓷瓶里斜插着几支粉白菡萏,窗外竹影柳荫蕴静生凉,隔绝了室外明晃晃的烈日炎光。

“姑娘醒啦。”一个小圆脸的年轻女子笑着捧来黄铜盆青瓷盏,伺候她漱口匀脸,她从迷糊中醒过神来,认出这是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丫鬟紫燕。

她本能地环顾四周,只见鲛绡帐边如意菱花格子窗下设着一架凤首箜篌,鹤膝棹上的水晶盘里供着几个刚从西湖里摘上来的新鲜莲蓬,水灵灵青翠翠地甚是可爱,正对面一副六合素纱立屏上绘着精细的四时花卉——看到这熟悉又陌生的满室清雅,她终于确定这不是梦,自己是真的回到家中了。

归家的路有多难啊,她曾以为终此一生永远渡不过淮河长江了,就如同靖康之难里那些被掳劫的女子一样。却不料否极泰来,她竟被金人送回家中,如同拣尽寒枝的孤雁又回到温暖的窠巢。

那不堪回首的八年宛如一场噩梦,梦醒了,她仍是太常寺少卿家的千金小姐,仍是父母兄长千疼万宠的掌上明珠,家中并没有人如她从前所想的那般鄙夷她唾弃她,相反,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触及她的伤心事。

“回来就好,什么都不必说了!”母亲紧紧抱着她一声儿一声肉地痛哭,一向恬淡自持的父亲也红了眼眶,颤巍巍地立了片刻,忽然斩钉截铁地说了这句话。母亲怔了怔,随即连连点头,大颗大颗的眼泪随着点头的动作砸落到光润的水磨青砖地上,兄长擦去满脸泪水,强笑道:“芸娘平安回来是喜事,咱们该好好庆祝才对。”

她看着父母鬓边的白发,看着兄长满眼的疼惜,心头那口强撑着的气忽然就散了,低头拭泪道:“女儿不孝,在金国时曾嫁县官为妾,那老爷也是汉人,经不住我再三哀求,才放了我回来。”父母兄长又惊又喜,对望了一眼,颤声道:“我们原听说你落在金兵手中……好,好,嫁的是汉人就好……”二老眉心的皱纹舒展开来,她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释然,又有些怅然——拗了一路,千不甘万不愿,到头来终究是听了那个人的话。

-

之后的生活似又回到了嘉定十四年之前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日长闲坐,无非焚香挂画、点茶插花。闺中绣罢,她便去二老膝下尽孝承欢,或去兄嫂房中哄逗甫交一龄的小侄儿,听到小婴童奶声奶气地把“姑姑”唤成“嘟嘟”,忽然心头一动,不由自主地想起另一个“姑姑”。

她曾许多次肖想过那“姑姑”白衣胜雪、清极生妍的模样,在王府时,也曾为可能的见面而忐忑不安——按照礼仪,她必须忍辱向金尊玉贵的长公主屈膝参拜。然而那人多次进出王府却从未造访过她,仿佛毫不在意她的存在,她自嘲地笑,笑自己撞了南墙仍自作多情,她本是明日黄花,那人自然是不屑理睬的。

一路上,杜王妃眼神躲闪,还没被追问几句就涨红了脸,于是她立刻猜到了这避重就轻的主意源自何人。小公子曾不遗余力地赞美过那人的聪慧机智,她却惊讶于那份恰到好处的妥帖,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施舍。她终于隐隐约约意识到,或许,无关乎身份与美貌,甚至无关乎清白,只这一份洞明悉事又不露痕迹的体贴入微,已足叫热血男儿为之心折。

-

暑濡渐消,碧天夜色清凉如水,转眼已到七夕。这一日,她拗不过兄嫂,只得乖乖换上新裁的薄罗衫子随他们去涌金门外闲耍散心。西湖畔游人如织,到处是宽袍缓带的书生,到处是粉光脂艳的仕女,沿岸商贾林立,叫卖着各色鲜花鲜果、彩线彩绡,临安的一切都还是她离家前的旧模样。她恍惚微笑,隔着滔滔淮水和滚滚长江,重忆起三年前的那个七夕,那日他曾许诺她的“送你回家,回南朝”终成了真,可她真正想要的,却还没来得及让他知道。

她随着如潮的衣香鬓影缓缓向前,眼看已行至清波门外,忽听一声“周兄”,一个穿苍色襕衫的青年儒生不知打哪冒了出来,与兄长见了礼,又紧张地唤了声“周姑娘”,低着头向她一揖到底。

她平淡地还礼,在金国的八年早已消磨尽女儿家的羞怯。兄长笑道:“你不认得他了?这是郭家哥哥,从前见过的。”她微笑着抬头打量,只那么一瞬,郭处仁白净的面皮已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承受她清澈的目光,嗫嚅道:“这么多年了,周姑娘不记得了吧。”她笑道:“记得的。”看着他瞬间亮起来的目光,又补充道:“以前哥哥常说,郭相公是他的好朋友。”

郭处仁的神色又微微黯了下去,仍温和地向她微笑:“原来如此。”兄长不死心,力邀他一同回家过节,郭处仁和言推辞:“嫂夫人与姑娘闺中乞巧,外男不敢杂处,还是改日再登门叨扰邦衡兄。”

她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却没有再说话。回到家,兄长小心翼翼地解释:“芸娘,你别生气,这事我和爹娘决不勉强你……实在是子山求了我多次了,他的性情为人我是知道的……”她依旧沉默,兄长便不敢再说下去,讪讪地离开了。

母亲也娓娓劝她:“子山这孩子从小和衡儿一起长大,是个实诚人,他前头的娘子嫌他呆笨,他也不计较,爽爽快快写了合离书,还把大半家财都给了那妇人。衡儿总说他傻,我和你爹瞧着这孩子是心善……”她垂眼不语,母亲搂着她,颤声低道:“我的儿,你去了八年,如今回来才三四个月,叫我怎么舍得!我和你爹原本想好了,要安安稳稳地护你一辈子,决不能再叫你受苦了。可是,若是子山这孩子,我们是信得过的……芸儿,女儿家……终究是有个归宿好些呀。”

她无言苦笑,早知如此,倒不如当初将八年经历和盘托出,或可省下这些麻烦。毕竟,知晓一切却毫不介怀的,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人了吧。

她拒绝了几次,郭处仁却坚持不懈,屡托兄长带话,想要再见她一面。她有些恼火,着实厌恶他的纠缠,在她心目中,好男儿贵重自持,被拒绝后就该永不出现。

为了断他妄念,她答应相见。母亲和嫂嫂欢天喜地地将她装饰一新,她却在赴会途中将头上琉璃钗、珍珠篦都摘了下来交给紫燕,又用帕子擦去脸上脂粉,低头撇开兄长,光髻素脸地去见他。

郭处仁在西泠桥边等候已久,见她袅袅婷婷地来了,忙扶了扶头上巾帻,站直了一揖到底。她抬眼静静地打量他,个子不高不矮、身幅不胖不瘦、模样不俊不丑,是个顶顶寻常的仕子,与记忆中那个总和兄长并肩而行的少年模糊相似,却又记不真了。

“郭相公有何见教?”她客气地拒人千里。他愣了愣,目光复杂,有爱慕与怜惜,也有克制和犹豫,种种心绪交融在一起,反使他本就平庸的五官显得更木讷和笨拙。她看在眼里,忽然如惊雷滚过心头。

这样的神色,她从前在另一个人脸上也看到过。那人有着与郭处仁全然不同的刀凿斧刻般刚毅的面容,可他那日的神情,分明与此刻的郭处仁一模一样。她倏然笑,笑自己三年前的迟钝,笑昨日之日不可留。

“郭相公可知何人埋骨于此?”她一指桥边的慕才亭,亭下是南齐名妓苏小小墓,她欲藉此打开话题,断了他念想。郭处仁点了点头,低声道:“邦衡都对我说了。”她微笑:“还有些事,我哥哥不好启齿。”郭处仁又是一愣,喃喃不知如何作答,她淡淡福了一福,转身而去。

“周姑娘!”他追上几步,白净的脸红涨起来,“我,我还有几句话……”他怕她不肯听,急得语无伦次:“你不记得了,可我都记得的……苏堤映波桥上,你抱着满怀的荷花莲叶;还有,你和伯母去灵隐寺进香,在飞来峰道上唤我……还有,还有那次,你在秋千上弹箜篌……”他深吸了一口气,声息渐渐稳下来:“我在墙外听到叮叮咚咚的弦声……邦衡带我去后园,我一眼就看到你,你那时才九岁,穿着浅粉色的衫子,坐在朱漆秋千上,怀里抱着一把箜篌,一边弹一边伸长了脚尖去点地,一踢一踢的摇,见到我和邦衡也不下来,只是冲我们笑……我那时就想,长大后一定要考取功名,然后去府上向伯父求亲。可谁知……”他满眼痛惜:“邦衡说你被金兵掳走了,我不相信,定要等你回来。可我爹娘不答允,还是给我定了亲……她嫌我嘴笨惹她生气,我熬了两年,总算送走了她……然后,然后邦衡说你回来了……周姑娘,这番话藏在我心里许多年了,邦衡他都知道,我,我不管你在金国遭遇过什么,我也不想知道,我只想好好照顾你……邦衡说你舍不得父母,那我可以等呀,你才回来不久,是该好好陪陪伯父伯母的……”

她怔愣良久,终是默默低下了头,兄长在不远处看着,怕她一口回绝,忙跑来打圆场:“咱们先回去,让芸娘好好想想。”又定要他一同送她。

一路上,他沉默地走在她身后,始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让她不由回想起那年方城街衢上,另一个人送她回去时相同的情状。

-

接下来一切顺理成章,父母早就心取了他,时常婉言劝她,她却不敢答应,生怕又一步走错,抱恨终生。直到母亲急了,握着她的手愁道:“就是个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呀,你总这样拖着,再热的心也会变冷的,心冷了就回不了头了!”她一凛,咀嚼着母亲的话,忽然间豁然开朗。

半年后,她红灯彩轿、笙箫锣鼓地成了他的继室妻。洞房花烛,帐垂香暖,他的紧张尤甚于她,生怕弄疼了她、惹恼了她;她暗自惊讶,惊讶男子在床笫间竟会这般小心翼翼、轻怜痛惜,全然颠覆了她以往所知。

婚后的岁月平淡而安稳,父母兄长没有看错,他确是个温良忠厚的男子,虽不善言辞,却处处爱重她、疼惜她,公事之余便回家陪她,在公婆面前维护她,携她遍览西湖山水,从不在意旁人的闲话。

时光荏苒,一年后,她偶感不适,对了脉才知已有了身孕。他大喜过望,抱着她不知该怎么疼才好。她自然也是欢喜的,可欢喜里却搀着一丝隐忧——沦落风尘的时节,她用过许多虎狼之药,早已损了根本,不知还能不能平安诞下他的孩子。

九个月后,她奇迹般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公婆喜得手舞足蹈,忙不迭地给祖宗上香;他却冲到房中俯身抱住奄奄一息的她,惊魂未定地喊:“芸娘,芸娘,你还好么?”

-

懋儿生得与他极像,公婆乐得合不拢嘴,连带着对媳妇也越来越满意。命运走过坎坷低谷,顽强地向上向前。

这一日,大雪纷飞,她坐在熏笼前抱着孩子柔声哄逗,看着懋儿酷似父亲的小脸,左亲一下右亲一下怎么都爱不够。他自府衙回来,一进门便兴奋地道:“金国要亡了!”她一怔,还未从眼前的岁月静好中回过神来,便听他笑道:“前几日金军在三峰山被蒙古杀得大败,所有将领都死了,这下金人再也翻不了身了!”她有些恍惚,不敢置信地问:“所有将领?”“是啊,”他笑,掰着指头数给她听,“高英、樊泽、张惠、完颜合达,还有完颜陈和尚……”

她茫茫然不知所以,紧紧抱住怀中的红绫襁褓,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他瞧见了,奇怪地问:“芸娘,你不高兴么?”她机械地笑了笑,熏笼里银炭烧得正旺,一窗之隔的室外层冰积雪,她身上也这样寒热相间,手脚都仿佛没了力气。忽而又想起一事:“子山,金国的兖国长公主……她怎样了?”“这倒没听说,”他好奇地问,“你认得金人公主?”“不,不认得。”她定了定神,“我曾听说这位长公主天人玉姿,是个不世出的美人。”“那就完了。”他摇摇头,有些遗憾,“落在蒙古人手里……”他没有说下去,答案不言而喻。

-

又过了两年,金国灭亡,临安城中歌鼓雷动,庆祝靖康耻雪。在一片喜庆祥和中,她又为他添了女儿。

灵儿不满周岁,蒙军便在川蜀大开杀戒,与昔年金军并无二致。前线告急,临安却还是一派升平,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懋儿五岁了,上学堂,习翰墨,日日临习颜筋柳骨,偶有得意之笔就拉她来看。她爱怜地揉揉儿子的小手,夸奖他写得好看。懋儿煞有介事地道:“先生说,颜柳之外还有苏黄米蔡,还有二王,王体的行书最难。娘,您会写吗?”她一怔,心湖微微涟漪,旋即漾起平和的笑:“娘不会。不过我曾见过极漂亮的王体行书,法意兼备、骨澈神清,写字的人定是下过一番苦功,才能写得那么好。”懋儿垮了小脸:“娘又要讲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了。”她忍俊不禁,心底一片温柔。

那一日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父母眉开眼笑,张罗了一桌子的精致点心款待两个小娇生。午后日长,懋儿跟着外公外婆午睡,她也有些困倦,和灵儿去昔日的闺房里歇息。半睡半醒间,听到灵儿咯咯地笑,睁眼一看,小女儿爬到妆台上打开她留在娘家旧奁盒,正伸手从盒底翻出一个褪了色的仙女面人。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