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魏晋干饭人 — 第758节

正文 魏晋干饭人 — 第758节

没错,就是上天的旨意,意思是,赵含章继承帝位是经过上天同意的,他三次卜算得到的都是大吉,天意在赵含章。

赵含章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道:“朕很感激上天的选择,朕得承大宝,一要谢天下百姓的信赖;二要谢军中将士的拥护;三则谢诸位,天下之大,仅凭朕一人之力,难以统治。”

“君者,民之父母,行教导爱护统辖之事;官者,事君也,亦事民,这天下,是君与民共治,与尔等共治!只有君臣相和,君民相得,官民相爱,方能成就大业,天下大盛!”

百官躬身跪下,俯首道:“臣等恭命!”

郭璞道:“请新帝接印。”

看呆了的小皇帝立即捧着玉玺上前,躬身递交给赵含章。

赵含章接过,他便与荀藩一同跪下,拜道:“臣,司马邺敬拜皇帝陛下。”

百官便起身,跟着郭璞的号令三拜九叩,齐声道:“臣敬拜皇帝陛下,臣敬拜皇帝陛下……”

广场上,几千人跟着一同跪下叩拜,声音响彻天际,竟传到了内城的大道上。

一大早便挤在内城听动静的百姓听到喊声,纷纷跟随着声音跪下叩拜。

街道后面的人根本没听到声音,但见前面的人跪下,便也跟着跪下叩拜。

由内城到外城,所有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赵含章登基的日子,见前面的人跪下,纷纷跟着下跪。

街道上的小贩丢下自己的摊位,连商铺里的掌柜和东家都跑出店铺来,跟着百姓撩起袍子跪下。

赵含章拿着玉玺走到龙椅上坐下,抬眼看向远方,目光似乎穿过大殿、广场和皇宫,与洛阳内城和外城的百姓目光对上了。

天意与民意,她选择民意;

天授和民授,她亦选择民授。

自商周认为帝王是上天之子后,天授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之意,天授君权成了天下共识。

因此,天下百姓会维护和尊重皇帝,如同维护和尊重神明。

可曹髦被司马氏当街杀害之后,这一共识崩塌,天授的合法性、合理性被质疑。

如果皇帝是天之子,是神明选中的民间共主,那怎么会被当街杀害呢?

而杀害他的人还当了皇帝。

若天子没有神明护佑,那还能称之为天子吗?

这一信念的崩塌,让朝代更迭更快,因为没有新的学说来代替,让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皇权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一直到明朝,皇帝授于民意的概念才正式取代天意传授。

赵含章当然愿意接受天授,天授和民授她都要,她希望天下能够确立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民意即天意,天立王,以为民。

天意是跟随民意的变化而变化的。

重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只不过不知在场的文武百官中有多少人明白了她的暗示,她也不是老师,点到为止。

等百官三拜九叩结束,赵含章便正式定年号,“……国号为华,年号元贞。”

这个年号是赵含章和大臣们商议了许久后定的,便取自《易经》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

都是非常吉利的字。

赵含章道:“因朕的名字所用字极为常见,故不必避讳。”

之前想着避讳,百官都不同意她用“贞”做年号,总不能每次写公文,元贞x年的时候,要把贞给少笔画,或是用别的字替代吧?

但赵含章一数自己的名字,四个字里,个个都是常用字,天下百姓要是都避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了。

所以赵含章干脆决定,她的名字不必避讳。

百官这才同意她用元贞这个年号。

赵含章很大方,因为今年已过大半,因此只定了年号,要到正月初一后再正式改元,所以今年还是小皇帝的年号建兴。

小皇帝还是有些感动的,不,此时当叫安王了。

第1287章 祭天

赵含章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三拜九叩,但登基大典并未结束,还有最重要的一步——祭天!

这一段安王就不能参加了,他低头退到后殿,董内侍已经候着,见他一退下来脸上就一派轻松,眼睛亮晶晶的,便也不由露出笑容,轻声道:“王爷在后殿休息片刻,等新帝祭天结束再出宫去。”

安王恨不得现在就出宫,问道:“现在不能出去吗?”

董内侍摇头,“皇宫内外戒严,不能随意行走。”

安王悄悄的从屏风后面探出头去看,就见赵含章起身,百官跪下,恭送她出殿。

跪在百官中的拓跋猗卢忍不住抬头,只来得及看到冕服上用金线和彩线绣的华虫在眼前翻飞,赵含章从他身旁走过……

待赵含章走过,傅庭涵起身,和汲渊明预等大臣跟上,直走了三排才轮到拓跋猗卢。

但他高大,可以越过前面的人看到走在最前方的赵含章,她冕服上的星辰分明内敛,拓跋猗卢却觉得耀眼,刺得人眼疼。

三年前他们结拜时,她还有求于他,如今却是他为阶下囚,她做了皇帝。

在拓跋猗卢侧后方的刘琨微微抬眼便看到拓跋猗卢高昂的脑袋,不由焦急,却又不好提醒他,以免引来旁人的注意。

直视皇帝,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典上直视皇帝是为大不敬。

刘琨想要提醒一下拓跋猗卢,但他们不在一个队列里,对面前侧基本上是各藩国世子和使臣。

除了候在一旁目光炯炯观察他们的史官外,也没人留意到拓跋猗卢的失礼。

赵铭与明预并排,站在傅庭涵身后,跟着赵含章一步一步走下太极殿,然后奉她上辇。

门下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及其他重臣按照位置分站辇车两侧,恭立而行。

其他文武百官及藩国使臣跟在后面。

一般皇帝即位是要先祭天,得到上天的认同之后再受群臣叩拜。

赵含章顺序反着来是因为郭璞已经用天象为她背书,她又是接受的禅位,所以是先登基,再去祭天。

祭台处,已经有道士在做法念经,还有礼乐团在演奏迎神曲,赵含章一到便是吉时。

她走下辇车,在郭璞的引领下走上祭台,贺循手捧玉帛候在上方,等她走上来站定,便将玉帛敬递与她。

赵含章接过,在郭璞和贺循的引领下将玉帛进献给主位,然后回到蒲团前恭敬的跪拜。

待她拜完,赵程便领着礼部官员将装有牛羊肉的礼器捧上来,赵含章起身,接过礼器将其奉到主位,在郭璞的示意下回到主位跪下,叩拜……

待她拜完,礼乐响起,但并未结束。

傅庭涵端着托盘上前来,上面是用礼器爵装的酒水。

赵含章将酒敬献给主神明。

郭璞这才迈步上前念祝祷之词,大概意思就是,赵含章得天之授,民心共举,今日就要继承大位,将来她会替上神管理好民间的事。

希望上神保佑她健康长寿,护佑国家安泰平和,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果她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上天示意,以警世人。

祭词念完,赵含章便恭敬的跪下三跪九拜。

等她终于从地上站起来,微微喘息,汗水从额头滑落,说真的,但凡皇帝身体弱一点,一次祭天大典就能要他半条命。

难怪皇帝不经常祭天,偶尔祭天还喜欢让皇子代他祭祀,因为祭天不仅费钱,还有可能费命。

赵含章三拜九叩之后并没有结束,傅庭涵倒上酒,再次奉酒爵上前。

赵含章取过爵,将酒奉与诸神明,跪地,微微抬头看向半空中安详飘逸的云彩,她不知道这世上是否真的有神灵,但当是有天道的。

若没有冥冥之意,她和傅庭涵怎会来到这个世界,还顺利的做了这么多事,是因为祂也不忍这个世界的生灵再遭涂炭吗?

历史上从东汉末年开始算,到隋朝建立的那一年,中间经历了三百年的战乱和天灾,损失人口近七成,而这七成中,有六成是从在东晋建立前损失的。

永嘉之乱后,汉人差点灭族。

赵含章酒爵,合上双眼,真心诚意的祷告道:“我是第一次做皇帝,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但我会尽己所能,让自己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天地。”

赵含章将酒洒落,再次行叩拜礼。

待她起身,傅庭涵再次为她满上酒,她最后一次献酒,而后行三跪九拜礼。

乐声也近尾声,贺循和赵程等人上前将主位上的饭食和酒水等全都撤下。

赵含章再次跪下,行三跪九拜礼。

傅庭涵伸手接过祭文,正要等她叩拜完成后递给她,便听到祭台下的惊呼声。

傅庭涵心有所感,也抬头看向天空。

只见本来只是白云飘扬的天空好像染上了色采,五彩斑斓,清风吹过,五颜六色的云彩翻滚着显露出龙鳞和龙爪一般的形状……

一朵白云轻挪,一道金色的光便从高空泄下,正好打在半空中的云龙身上,让它身上的龙鳞越发明显,翻腾间,龙首从云彩中探头,一抹紫色的彩云从它头顶飘过,直直落在赵含章头顶之上。

群臣激动得身体都颤抖了,纷纷跪下大呼,“敬拜陛下,陛下得天之授,陛下得天之授啊。”

赵含章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还真的有天意啊?

傅庭涵也看得目瞪口呆,反应过来后立即把祭文塞她手里,低声道:“快烧。”

好的愿望得赶紧让老天爷收到。

赵含章立即将祭文投进火里焚烧,然后恭敬的加了一遍三跪九拜礼。

跪在下面的赵铭激动不已,一把扯住发呆的赵程问道:“看到了吗,天命在赵氏,天命在赵氏,她得位,名正言顺,不论是先帝还是上天,都是真心诚意认同他的,天下的百姓也认同他!”

赵程仰头看着天上的云彩,袖子下的手微微握紧,眼中亦满是光彩。

百官之中,有少部分人先是质疑这是把戏,然后扭头四处观望,见祭台周边空旷,整个祭台一眼便可扫尽,便知道这是真的,于是心悦诚服的哐哐磕了几个头。

郭璞最兴奋,这是他第一次为皇帝主持祭天仪式,没想到就召唤出天意来,此生有此成就便已心满意足。

他立即让乐团奏清平和太平之乐章,然后示意才起身的赵含章道:“快,神明将去,快快敬送神明。”

赵含章便在乐声中再次跪下,行三跪九拜礼。

内侍和宫女们将祭祀之物都抬上来,一一焚烧。

祭祀之物烧完之后,天上的云彩也慢慢散去,只有一抹橘色和一抹紫色还掺杂在白云之中。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