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国同人]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 第141章

正文 [三国同人]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 第141章

荀彧只觉得身上被郭嘉触碰到的位置,就像让火灼了一下,莫明发热。

满室阳光都落在郭嘉的眼底,荀彧忍不住靠近那团炽烈的光,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那双灵动的眸子里,只映出他一个人,装不下别的东西。

荀彧突袭深吻,将人扛起来:“彧要躬行了。”

又怕疼又贪恋美色的郭嘉:“别啊,天还亮着。”他心情矛盾,又想推拒又有些期待。

荀彧把他放在胡凳上,用绢帛蒙住他的眼睛:“奉孝就当是夜晚。”

郭嘉:说好的端方君子、温润如玉呢?磨人的小妖精,你还我文若!

由于看不见,听觉、嗅觉、触觉都异常灵敏。从前忽略的,那些细微的妙处,都被感知捕捉并放大。郭嘉以前也容易颤动,这一次,颤得格外无法自持。

某人生得风流,平常说话做事放浪不羁,温存缠绵的时候却敏感又生涩,是个摸几下就会发抖的,这种强烈反差,让荀彧的眸光又幽深了几分……

撩拨荀彧的后果很严重,郭嘉完全承受不住,甚至有点怀疑荀彧是要把他拆开来、再揉碎了,细细深入探究。

难得的休沐日,郭嘉享受着吃饭被喂,下床被抱的“残障”人士特殊待遇,原因有点难以启齿:他没力气,全身都是软的,不想动。

亲手布置的新卧房,帘钩上还悬挂着精致的香囊。胡凳、玉几、按照后世家具打造的双人大床……一片狼藉。

都说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情热,随着时间流逝,热情就会慢慢减退,转为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他们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荀彧怎么还跟个小火炉一样,而且有越烧越旺的倾向?

郭嘉抚着手腕上、朱砂痣周围、一圈胭脂似的印记,认命地蹬开被子,艰难地翻个身,趴着玩床头的小圆脸偃甲人。

荀彧把郭嘉的脚塞回被子里,替他揉着腰,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说:“公达(荀攸)这两天就到许都。”侄子要来了。

郭嘉顿时有种要见对方家人的怪异感觉:“公达知道我们……嗯?”

“他知道的。”荀彧不知想起什么,有些出神。

荀彧加冠的那天,六叔荀爽赠他一把好剑,他给宝剑取名为“于嘉”,时时佩在身上。别人都以为“于嘉”是取自《周易》孚于嘉一卦:孚于嘉,吉,位中正也。(信守善良美好,吉,履正居中、以中正处尊位。)

只有荀攸偷偷地打趣他:“知道叔和奉孝投契,同席读书还不够,这是要随身携带?”

他那时并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只是忍不住对郭嘉格外纵容一些。

许都的皇宫内苑、宗庙朝廷刚刚竣工。雕梁画栋,兽角衔云,九重石阶,巍峨壮丽。

如果不去想这些上好的木料和石材,大多是摸金校尉从那些诸侯王的陵墓中拆出来的,可能就不会感觉有点阴冷。

郭嘉拢了拢衣襟,走向尚书台。毕竟是来自后世,见过故宫的人,他对汉宫没太大的兴趣,只是公事公办,粗略巡视。

亭台水榭烟霞生,青松翠柏的掩映之间,一处宽敞明亮的建筑物。这就是尚书台,荀彧将来办公的地方。郭嘉对新皇宫的环境十分满意,除了御史台的柏树上乌鸦有点多,几乎完美。

皇宫中的器物摆设,少不得也要用些出土之物,郭嘉把摸金校尉王休祐叫来,让他提供鼎、樽、壶等等器物,由礼官大夫(九卿之一太常卿的属官,主管礼仪。)刷选出符合御用标准的,依照礼法陈设。

当然明面上必须这么说:这些器物都是从市集上买来,或者大族捐赠的。

王休祐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能凭借着盗墓的手艺当官,这也算是前无古人。他将郭嘉视作伯乐,总想感谢一番,但郭先生不爱财,他思来想去,大约只有弄些古籍,最符合郭先生的喜好。

刚巧修建皇宫缺乏木材,王休祐奉命掘开梁王墓,挖出来不少竹简典籍,他把这些竹简清理干净,装了十几车,亲自送到郭嘉的府邸。

郭嘉看到这些典籍,甚是开怀,非要请王休祐喝酒。

时下百姓基本都是文盲,出生在贵族、士族、地主之类的家庭才有机会读书识字,主要原因就是书籍无法普及。纸张很贵,竹简传播不便,家学轻易不可外传。像颍川那样私学兴盛的地方,整个大汉也找不出第二个。

有了这些书籍,就可以找人誊抄,重开书院。师资力量都是现成的,当年颍川书院的先生,除了司马徽在荆州另立炉灶,其他几位都赋闲在家。

听戏志才说,韩夫子尚能开弓,估计再挥舞几年手杖,敲打培养出一批人才,完全没问题。陈先生的戒尺也还在。

郭嘉是不会承认,重开书院最大的乐趣是:会有无数少年,被罚抄他们当年抄过的书,领教着韩夫子的手杖,或者陈先生的戒尺,秃头地吟诗作赋。

前段时间,荀攸收到好几封信。

曹操邀请他加入曹营。荀彧唠家常,郭嘉最可恶,就寄来一行字:公达再不来阿骛就要嫁人啦。

小叔要把阿骛嫁给谁?郭嘉一个字也没提,一定是故意的。

荀攸想起那个擅抚琴、喜欢穿绯衣的温柔的女郎,笑起来眉眼弯弯,左颊有一个浅浅的梨涡。他喜欢阿骛,是个秘密,连小叔也不知道。

诸侯割据,世道艰险。荀攸走走停停,今天才到许都。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